籲蘇內閣儘速落實 勿讓「永續發展」淪為治國口號!
近日國際原油價格已漲到歷史新高,每桶將近72美元!因此,行政院昨日也緊急宣布因應措施,以穩定物價,但從行政院總體能源政策與所宣布措施中,著實讓人懷疑,台灣如何朝向「永續發展」?面對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國際原油價格日益飆漲,豈是將汽油關稅調降至5%、甚至調降貨物稅、增加對漁船的補貼等措施所能抵擋?台灣需要的是思考如何逐漸擺脫依賴,發展自給能源,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的「永續發展」,而非此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投機措施!
因此,對於於本週五(4/21)展開的即將「國家永續發展會議」,立法院永續發展促進會既期待蘇內閣能積極面對台灣的「永續發展」,勿讓其淪為治國口號!
另外,立法院永續會亦針對國家永續發展會議提出三點共同聲明,呼籲行政院應積極採取具體的溫室氣體管制措施、進行符合環境永續發展的水資源治理工作,以及建立與落實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制度。永續會強調,希望藉由這些制度措施使台灣的環境保護、能源供應、經濟成長三者兼顧,確保人民生存權益。
永續會表示,目前行政院對「溫室氣體減量」問題遲未有具體的作為,來因應全球暖化問題與符合溫室氣體減量的世界趨勢。因此,永續會要求行政院應儘速成立專責機構,積極展開溫室氣體減量相關工作、爭取加入國際CDM及排放權交易機制的行列;在2008年底以前,行政院應實施國內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度,未來經濟部在核准國內各項投資案之前,也應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列入審議項目內。
對於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基準年的設定,永續會則建議訂在2000年,目標達成年則為2025年。永續會希望能藉此在2015年前達成將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2005年的排放水準。
同時,永續會要求行政院應於2008年底以前,依據製造物品的含碳量,能課以「碳稅」。碳稅所增得的稅額,行政院應考慮於其他稅賦中予以同等額度的減免,例如營利事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以達到「雙重紅利」效果。對於溫室氣體的移動污染源,行政院也應儘速將汽燃費從「隨車徵收」改為「隨油徵收」。
至於眾所關切的「治水」問題,永續會表示水資源治理與國土保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水資源開發與管理更涉及社會、經濟及環境的永續發展、人民權益的保障與社會正義的實現。因此在水資源治理上,行政院應建立民眾意見表達與參與機制,以及民間社會參與政策審議的權利。
在「水資源開發與管理」方面,永續會要求行政院應重新進行水資源政策環評,並於2006年底前建立區域性短、中、長期水資源開發與管理計畫,貫徹民生用水優先,進行工業用水的總量管制。新水資源開發計畫的部分,行政主管機關應於政策形成階段舉行聽證會進行政策溝通、納入當地居民及民間團體意見,如果沒有相當程度共識不得進行開發。
在「水患治理與國土復育原則」方面,永續會要求相關單位應改變水泥化的工程思維,以天然復育為原則。農委會水保局應於2006年汛期前針對歷年來「河川、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進行總體檢,作為河川上游整治計畫評估之依據。治水預算推動基礎,應依環境、生態保育、地貌維護、集水區整體環境復育、必要時危險地區產業活動之禁止、補償、居住照顧等要素,擬訂整體治水計畫,並應將治理計畫相關訊息公開上網,以供各界參與監督。
永續會也要求水利署、水保局、營建署應於2006年6月底前擬定「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與「國土復育相關計畫」之民間參與機制。而其推動小組之組成,應由水利工程、環境、生態等專業,與民間團體代表共同組成。為解決地層下陷問題,水利署應於三個月內提出地層下陷地區查封非法水井之解決方案與行動計畫,並擬定時間表確實執行。
對於「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議題上,永續會表示目前政府並沒有對各項影響國民健康之風險設立標準,因而造成民眾恐慌不安。永續會強調,國家應設立常設性國家級健康風險評估中心,進行常態性風險評估、管理與溝通之研究、發展與運作機制,並且建立具完整毒理測試功能之毒理中心,立即全面進行國民暴露參數調查,建立且定期更新本土化暴露資料庫,以保障民眾權益。
永續會認為,政府應負責探討健康受害者和環境污染之因果關係,針對癌症罹患率超高地區,研究潛在環境因子,並提供居民照護系統,而相關醫療和研究成本,應由污染者支應;環境污染管制與影響評估法律,應全面納入健康與環境風險評估機制,而環保署也應加強控管毒物和環境污染源,並針對電磁波、戴奧辛、汞污染…等提出風險評估據以管控。
為保障民眾安全消費,永續會也要求農委會、衛生署與環保署應於2007年底前共同建立以風險評估為基礎,包含管制值與行動值之食品有害物質管制標準(如戴奧辛、汞等重金屬),並落實農漁產品履歷制度,輔導農民種植無毒之有機農業。
最後,永續會懇切的希望蘇內閣能正視聲明中所提出的三大議題,積極面對台灣的「永續發展」,勿讓其淪為治國口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