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9日 星期四

每年50億雙免洗筷,完全沒有管理規範?

上班族中午包個便當、周末和家人一起去餐廳犒賞一天的辛勞,或是和同學到夜市吃個小吃,這些都是國人習以為常的日常活動。

但是您可能不知道,我們為了吃飯所使用之免洗筷用量十分驚人:台灣一年約進口免洗筷5萬公噸,以每雙10公克計,約50億雙免洗筷,其中最大的進口國中國,每年進口將近2萬3千公噸,約23億雙免洗筷,超過總進口量的40%。但最令人震驚的是,目前國內對於免洗筷的食用衛生安全,完全沒有任何檢驗管理規範!


 一般市售的竹筷多利用燻硫及氧化作用後,立即煮沸去除殘留之硫,以達殺菌、漂白及去蟲的效果,若製程中管控不當,即可能殘留過量微生物如大腸桿菌、黴菌,或者防黴劑、漂白劑如二氧化硫及過氧化氫,這些都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由於二氧化硫遇水後會轉變為亞硫酸鹽,一般人吃進亞硫酸鹽後,在體內轉變為硫酸鹽,多隨尿液排出體外,但對氣喘患者,則可能誘發氣喘等不適症狀,食入過量的亞硫酸鹽還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腹瀉、嘔吐等症狀。

 免洗筷所衍生的問題有多嚴重呢?立法委員田秋堇隨機自立法院周圍各餐飲小吃店,抽取免洗筷樣本送藥物食品檢驗局做檢驗,其中有四成含SO2,比例極高;加上台灣免洗筷高達40%來自中國,然而中國曾經爆發,不肖業者回收免洗筷再販賣的「黑心竹筷」事件,此種免洗筷更可能含有令人擔憂之病菌。

 面對國人平均每天使用超過1360萬雙進口免洗筷的情況,田秋堇嚴正表示,衛生署實在不能再漠視這個問題,應盡速針對免洗筷建立檢驗標準。

 田秋堇表示,目前衛生署訂定的「食品衛生管理法」及「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規定,雖訂有二氧化硫、過氧化氫殘留量,卻是針對食品所訂定,並不適用於食品器具,對民眾衛生安人王形成嚴重漏洞。日前,行政院衛生安全諮議委員會經由通訊審查,討論「是否訂定免洗筷衛生標準」,十四位委員中有八人以免洗筷中二氧化硫殘餘屬微量,認為不需訂定免洗筷衛生標準,但仍有四位委員認為應訂定標準。

 田秋堇認為,由於台灣外食人口眾多,有些人甚至一日多次使用免洗筷,日積月累勢必影響健康狀況,有關單位豈可對此毫無規範?更何況,若驗出過量二氧化硫殘餘,即表示製程管控不良,訂定檢驗規範,亦可避免不肖業者以劣質免洗筷打擊優良業者。

 田秋堇委員及主婦聯盟、綠色消基會皆一致表示,衛生署應盡速訂定免洗筷上對人體有害殘留物的標準檢驗值及標準檢驗程序,並要求業者在包裝上做明顯標示,令優良業者的生產製造或進口能夠有明確依據,同時也讓民眾能夠「吃」得安心。

 另外,田秋堇也提醒民眾,自備環保筷不僅可以避免「病從免洗筷入」,也能兼顧環保。環保署已在6月9日公告,政府部門自7月1日起,公私立學校自9月1日起,於提供座位供顧客點叫後可在現場食用之場所,內用飲食時禁止提供免洗餐具(包含杯、碗、盤、碟、餐盒及餐盒內盛裝食物之內盤、筷、湯匙、刀叉等),期能逐步減少免洗筷使用,令民眾健康及環境保護雙贏!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我想創業。專做免洗筷回收業,那可以把木材再做其他用途。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因為我沒有人脈。如果能開發免洗筷去做其他用途應是一筆商機。不曉得有沒有相關的補助或鼓勵辦法?可否提供?


邱顯儒
ralphvt100@yahoo.com.tw